系统中网卡的显示顺序可能和实际的对应不上,可以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,让其能和实际的端口对上。
先确定当前的顺序,以及希望修改后的顺序:
实际网口名称 | ESXi中默认网口名称 | 希望的网口名称 |
---|---|---|
eth0 | vmnic1 | vmnic0 |
eth1 | vmnic2 | vmnic1 |
eth2 | vmnic0 | vmnic2 |
eth3 | vmnic3 | vmnic3 |
开启维护模式,和ssh连接。
查看系统中当前pci和逻辑pci对应的网卡名称
[root@bogon:~] localcli --plugin-dir /usr/lib/vmware/esxcli/int/ deviceInternal alias list |
修改网卡名称,这里pci和逻辑pci对应的名称要同时修改,并且要一致。
[root@bogon:~] localcli --plugin-dir /usr/lib/vmware/esxcli/int/ deviceInternal alias store --bus-type pci --alias vmnic0 --bus-address s00000003.00 |
重启机器
安装软路由时,需要将网卡直通,从而发挥网卡的最大性能。
进入esxi的管理页面
注:至少要保留一个网口,用来作为esxi的管理网口,否则将无法登录esxi
可能会出现虚拟机和esxi之间相互ping不通的情况,这是由于esxi的安全策略导致的
依次点击网络->虚拟交换机->编辑vSwith0
将安全选项中,混杂模式和伪传输改为接受
设置开启后自动启动虚拟机,以及启动顺序
1.依次点击主机->管理->系统->自动启动->编辑设置,将总开关打开
2.选择虚拟机,设置是否开机自启、调整启动的顺序和延迟启动时间。
这里推荐使用supes.top 自己选择需要的固件,然后进行构建。5分钟左右就能获取到自定义的固件。
自己根据需求去构建,或者是直接下载构建好的通用包
解压openwrt-x86-64-generic-squashfs-combined-efi.img.gz
解压后的文件是openwrt-x86-64-generic-squashfs-combined-efi.img,这个格式是无法在esxi中直接使用的,因此需要转一下
安装starwindconverter.exe ,没啥可交代的,一路next即可。
打开安装好的starwindconverter软件,选择local file->next
选择解压后的openwrt-x86-64-generic-squashfs-combined-efi.img
还是选择local file
选择VMDK
选择ESXI Server image
9.选择** ESXI pre-allocates image**
10.选择输出的路径和名称,点击conver
11.转换完成后,会出来两个大小不一样的文件
进入esxi的管理页面,依次点击虚拟机->创建虚拟机
选择名称和客户机操作系统
客户机操作系统系列: 选择Linux,客户机操作系统版本:其他Linux(64位)
选择存储,如果由多块硬盘,可选择安装的位置
内存设置为1G,删除掉硬盘以及其他不需要的设备
添加硬盘->现有硬盘
将转换后的两个vmdk文件全部都上传上去(只会显示1个),然后选择上传的文件
注:如果需要网卡直通,可点击添加其他设备->PCI设备。
如果由多个网卡,但是这里无法点击,说明这个设别没有进行直通。如何直通可参考之前的文章 esxi常规配置
点击下一步,确认一下配置,无误后点击完成即可。
选中虚拟机,点击打开电源,等待开机
点击进入操作台,可看到openwrt已经正常启动,在浏览器中输入IP地址即可访问openwrt的管理页面。
由于是作为旁路由来使用的,所有wan口是不需要的,只需要LAN即可。
注:删除后,不要点击 保存并应用!!! 不要点击 保存并应用!!! 不要点击 保存并应用!!!
网桥端口中,将所有的网卡都勾选上
回到接口页面,编辑lan
确认里面的设备是br-lan
保存后,点击最外层的保存并应用
网络连接正常后,配置自己需要的服务,然后需要这些服务的设备,将openwrt作为网关就可以了。
为什么不作为主路由使用,而是选择旁路由?
1。主要还是看各自的需要来决定的,各有利弊。 |
如何修改openwrt的地址?
1.修改lan口的ip地址 |
网卡直通后,无法访问openwrt的管理页面?
多张网卡直通后,可能会造成网卡识别混乱。 |
硬件:
软件:
rufus-3.15p.exe 用来刻录镜像
VMware-VMvisor-Installer-8.0.0-21203435.x86_64-Dell_Customized-A03.iso
注:这里使用的是DELL定制版本,其他版本可从官网下载。操作步骤都是一样的
将写好的U盘插到机器上,开机进入bios页面,选择从U盘启动。
在加载页面按 SHIFT+O (5秒倒计时结束前按)
输入autoParititionOSDataSize=8192设置缓存大小
等待页面加载
按回车确定,然后F11接受协议。
选择安装的硬盘,建议安装到SSD盘
如果之前安装过,会让选择安装方式。如果之前的不想要的,就直接选择第三个覆盖安装。(按空格选中,回车确定)
键盘选择US Default
设置root密码,并确认安装
安装完成后,会提示拔出U盘并重启
重启后显示下图的页面即表示成功了
按 F2 进入,提示需要输入账户密码,用户名为 root,密码为刚刚安装时设置的密码,然后回车。
选择**configure management network **
然后选择 IPV4 configuration 回车
接着移动光标到第三项,随后按空格键确定选择
接着填入你需要设置的 ESXi 静态 IP 地址。
第一行填入 esxi 的静态 IP,第二行填入子网掩码 255.255.255.0,第三行填写路由器的网关地址,设置好后回车即可。
打开浏览器,输入管理地址即可访问esxi系统
如果有多张网卡,可以指定哪个网口可以访问esxi的管理页面,没有指定的将无法访问。
F2进入后,依次选择**configure management network **->**Network Adapters **
选择网卡,这里可以选择多个,如果只选择了某一个,以后就只有插在这个网口上的机器能访问管理页面。
VMware Workstation
镜像文件:CentOS-7-x86_64-bin-DVD1.iso
新建虚拟机,选择自定义
硬盘兼容性–默认
稍后安装操作系统(需要在虚拟机安装完成之后,删除不需要的硬件,所以稍后安装操作系统)
择客户端操作系统:客户机操作系统–Linux版本centos 64位
处理器配置(CPU)和内存,按需要配置
网络类型–桥接网络(可以使虚拟机与主机使用同一网络)
选择I/O控制器类型、磁盘类型和创建新的虚拟磁盘(一般默认就行)
指定磁盘容量(不低于20G)
指定磁盘文件(.vmdk)文件
完成后,删除不必要的设备
选中CD/DVD,使用ISO镜像文件-选择镜像文件
12.确定后,打开这个虚拟机的电源
进一步设置要安装的信息
软件选择:这里我们选择最小化安装,即只有最基础的系统,没有桌面
系统安装位置,点进去进行自定义分区(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,默认分区也行)
4.1 若需要自主分区,点击我要配置分区
4.2 选择标准分组,点击**+**
4.3 依次添加新挂载点:/boot;swap;/;
注:
4.4 点击完成,接受更改即可。
关掉KDUMP
配置网络和主机名
网络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需求去配置,配置后点击保存即可。
安全策略保持默认的即可,直接点击开始安装
设置用户名和密码(主要是设置root密码,创建用户可以不做)
点击root密码,输入密码点击完成。
点击重启,等待系统安装完成即可使用了